美德新能源产业规划均告搁浅 中国预计完成额度仅17.6%
然而,一枝独秀的光芒终究掩盖不了群体发展困境的阴影。就在特斯拉风光无限,通用、菲亚特、丰田和日产摩拳擦掌的时候,很多电动车领域的先驱已经或即将走向灭亡。
2013年1月28日,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正式宣布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。这家向菲斯克、通用、宝马供应动力电池的美国电池制造商,由于无法按期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和利息而无奈破产。
2013年5月26日,曾计划打造全球电动车充换电系统的以色列电动汽车生产商Better Place宣布申请破产清算。
2013年6月11日,曾经雄心勃勃打算推出B级电动轿车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CODA控股公司对外宣布公司破产,资产将以2500万美元价格出售。
本打算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菲斯科公司现状也同样凄惨。由于迟迟不能生产研制多年的Karma电动汽车,美国能源部暂时冻结了对它的贷款。公司创始人之一亨利克•菲斯科还因为与众高管意见分歧而离开公司。现在公司已经裁员75%,并苦苦寻求资金支持。
截至2013年3月底,日产电动车型聆风在上市2年零3个月后,全球销量不到6万辆,这与日产计划到2016年合计销售150万辆的愿景相去甚远。
除了上述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动车公司轰然倒下之外,很多国家描绘的新能源产业的宏伟蓝图也在一步步黯淡。
各国产业规划预计完成额度
2013年1月末,美国能源部表示,政府此前设立的2015年前在美国实现100万辆电动车累计销量的目标将被放弃,原因是美国当前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持续低靡。大西洋彼岸,曾经宣布将投入10亿欧元研发电动车技术的德国,由于政府财政状况不佳,资金将严重缩水。虽然默克尔重申2020年100万辆电动车上路行驶的计划,但外界普遍认为很难实现。而有着宏伟计划的中国同样困难重重。有研究公司报告中显示,2015年,中国电动汽车的年销量预计仅有4.5万台,这与50万的产销规划相差太多。
根据统计,虽然政府在出台产业规划后,电动汽车销量都有所增加,美国甚至出现了销量翻番的情况,但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依然很低,仅有0.37%。2012年中国乘用车汽车销量达到1549万辆,但电动汽车仅销售11735辆,市场份额不足0.1%。法国和德国分别仅为0.29%和0.11%。日本由于能源匮乏,在电动车技术方面领先世界,同时普通民众接纳新能源汽车的意识也强于他国,但市场份额也只有0.79%。
而当我们再次比对各国的产业政策规划目标,按照2011年和2012年电动车销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,各国届时规划的完成额度相当不乐观,平均预计完成额度仅有21.4%。中国和美国分别是17.6%和21.8%。日本民众虽然乐于购买,但受限于内需容量,且销量增长并不高,预计完成额度仅有可怜的7.2%。德国最高,但也只有38.9%。
预计完成额度如此之低,就不难理解各国专家对电动车业的发展前景如此忧心忡忡。而各国曾经描绘的新能源产业蓝图恐将普遍搁浅。
理想与现状,冰火两重天。